杂谈:2023-12-01
[00:00.000]作词 : Ceui [00:01.000]作曲 : 小高光太郎 [00:02.000]编曲 : 小高光太郎 [00:21.930]心の中で描いた地図は [00:21.930]曾经绘于心的地图 [00:27.670]行き止まりばかり 迷路みたいで [00:27.670]如同迷路了一般 总是处处碰壁 [00:33.040]きっと誰もが傷つきながら [00:33.040]谁都一样 都是在受伤时 [00:38.430]心に鍵かけて泣いているんだろう [00:38.430]闭上自己的心扉哭泣着吧 [00:44.100]いつも強がって 自分を奮い立たせ [00:44.100]一直故作坚强 让自己奋起直追 [00:49.430]溢れる人ごみの中 遠い空、見上げてた [00:49.430]在这比肩接踵的人群中 仰望那遥远的天空 [00:54.960]過去の言葉より 未来のノートを開こう [00:54.960]抛弃过去的只言片语 打开那未来的一页吧 [01:00.650]つまづいた分だけ 少しずつ 強くなれるよ [01:00.650]在失足倒地后 慢慢坚强起来 [01:08.870]世界でひとつの君という奇跡が [01:08.870]在这世间 有一个被称为「你」的奇迹 [01:14.150]モノクロの世界を色鮮やかに変えてゆく [01:14.150]让这黑白两色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01:19.780]生きていく意味を見出すことが出来たなら [01:19.780]若能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01:26.200]描く未来は 君から始まる勇気 [01:26.200]从中描绘出的未来 便是源自于你的勇气 [01:41.530]上手く行かずに 臆病になって [01:41.530]无法好好前进 变得胆怯懦弱 [01:47.260]自分らしささえ 見失っても [01:47.260]就算心中的真实逐渐迷失 [01:52.500]握り締めてる 熱い想いを [01:52.500]也绝不会放手 绝不会忘怀 [01:58.120]ずっと忘れずに 歩き続けたい [01:58.120]那份热切的思念 坚持一步步前行 [02:03.740]夢を追いかけた 少年の日の輝き [02:03.740]追逐着梦想的少年 每一天都闪耀着光辉 [02:09.020]誰もが抱きしめながら 同じ今を生きてる [02:09.020]谁都会拥抱着 那不变的当下生活下去 [02:14.600]寂しい夜だって 誰かと繋がってる気持ち [02:14.600]寂寞的夜晚里 也会感到和某人心心相印 [02:20.130]心のどこかで いつも信じていたいんだ [02:20.130]在心中的某处 一直这样坚信不疑 [02:28.450]世界でひとつの明日という未来が [02:28.450]在这世间 有一种被称为「明天」的未来 [02:33.680]小さな涙の種を大きな花へ変える [02:33.680]将小小的泪珠变化为大大的花儿 [02:39.410]生きていく意味を見出すことが出来たなら [02:39.410]若能说出活下去的意义 [02:45.830]昨日までの自分を越えられるはず [02:45.830]就一定会超越昨日的自己 [02:52.900]理想や憧れが大きすぎてつらくなったら [02:52.900]理想与憧憬太过宏大 变得举步维艰之时 [02:58.530]ありのままの心で君に語りかけよう [02:58.530]就用那毫无掩饰的心向你细细诉说吧 [03:04.160]回り道のどこかで 道なき道のどこかで [03:04.160]在刻意绕远的道路某处 在没有尽头的道路某处 [03:09.480]出会えるかもしれない その時は笑顔で… [03:09.480]也许会再次 和那时的笑颜相遇吧···· [03:28.600]世界でひとつの君という奇跡が消えない希望を [03:28.600]在这世间 有一个被称为「你」的奇迹 [03:36.480]僕に教えてくれたんだ [03:36.480]带给了我永不消逝的希望 [03:39.960]生きていく意味は いつでもその胸にあるよ [03:39.960]那活下去的意义 一直都在这心中哦 [03:45.830]描く未来は もうすぐその先に [03:45.830]描绘的未来 就在不远的前方 [03:50.760]世界でひとつの君という光が [03:50.760]在这世间 有一道被称为「你」的光芒 [03:56.180]小さなこの星のなか広がる闇を照らす [03:56.180]在这小小的地球上不断扩大 照亮了黑暗 [04:01.560]繋がる空の下 さあ自分らしく進もう [04:01.560]彼此相连的青空之下 来吧 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前进 [04:08.280]始まりの詩贈るよ 歩き出す君へ [04:08.280]将这起始的诗篇 赠与迈出步伐的你
有些东西,我们确实写出来了,但或许我们并不想给别人看却想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阻碍,让读的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并使自己的表达欲得以释放,不想分段什么的就是一种典型做法。
我心中优秀的作品。虽然我到大学才承认自己是个二次元,但实际上,我很早就接触过二次元的作品,只是并没有那种意识,我一切思想启蒙十分诡异地全都发生在初中,不论是对数学物理的热爱、还是文字的阅读能力、又或者是事物的解构能力等,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从中考到高考的时间里,我几乎全程住宿,只能在学校里苦苦地学习,能接触的东西少了很多,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探索各种各样的东西了。回到现实中来,最近由于16bit的原因,我重温了两部动漫,分别是白箱和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对于后者其实当时只有第一季,所以对于第二季和剧场版也算是补番了。以前看的时候可能没什么感觉,日常似乎没啥看点,但现在好像有些不同了,很久以前我说过,我喜欢现实增强型作品,简单来讲就是在现实中掺杂一些非现实要素,这个非现实要素多玄幻都无所谓,又或者是物理上可能出现社会上几乎没概率出现的东西,比如TimeLeap这种东西就是如此,也正因如此我对本季度的芙莉莲并没有什么感觉,我每周看它的唯一乐趣就是OP和ED,我是一个从来不跳OPED的人,就算是补番时也是一样的,实际上有不少的番,比如各种异世界,我基本都是冲着OPED来的,内容啥的其实无所谓了,反正看着番时的胡思乱想就够我撑到结束了。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所有动漫中,最喜欢的依旧是“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首先,它在物理上是可能的这是第一个前提;其次,它给人带来梦想和希望而不是致郁和悲伤,这是第二个前提;接着,男主具有真心是第三个前提;然后,主题的完结与内容延伸的扩展性是第四个前提;最后,女主深得我心。我们只评价动漫方面的内容,也就说到学姐毕业和新学期开始的这段时间,小说内容以后有时间再讨论。故事内容本身分为两个时期,一是Galgame制作到冬季漫展发布,二是发布结束到新学期开始。在最后至少有几个基调已经被确定了,一是惠和男主的纯爱CP,虽说我确实看了不少潜后宫作品,但我一直都纯爱党,这引出了另一个基调,就是青梅和学姐对男主的放下,只要能好好地切割斩断作为回忆是无可厚非,但总是念念不忘和搞暧昧是我十分的讨厌的东西,说的就是你“三色绘恋TrueEnd”。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为啥不能像最近的“女友成堆”和“100个女友”那样,皆大欢喜且谁也不会伤心的世界不是更好吗?先说说前者,漫画已经完结,时间定格在了高中没有未来,后者虽然还没完结,但通过两者的基调,我可以直接做下判断,“恋爱喜剧”没有复杂的感情,虽然男主的激情演绎我非常喜欢,但这其实才是我在这两部作品中的唯一看点了,本来二次元的买点应该在女主才对,如果这两者是单纯的喜欢,那么随便掺杂点纠结就变成了“租借女友”,这部作品关系乱糟糟的,各种藕断丝连,并混合着男主这性格,看着十分的胃疼难受,知道我还在看这部番的理由是什么吗?很简单,因为这部番中女主的服装特别多。而路人女主就完全不同了,它真真正正地有做到塑造女主这件事,而不是单纯地贴标签、搞反差、制造噱头等并以此来生成工业糖精那么简单,虽然它确实可以看,可以拿来消遣时间,但想要让我喜欢上是不大可能的。青梅和学姐算是贴标签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在我心中她们在于与惠形成对比,但没有止步于此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人,而是在一番经历后获得了自己的归属,拥有这自己的决心、梦想和未来。或许很多作品我难以喜欢上的原因,它们没有给我“未来”与“前进”的感觉。在感情戏的基础上,我觉得这部作品的基调不在于创作,创作只是一个承载梦想的载体,单论对创作的描绘,我个人偏爱的是“如果有妹妹就好了”,为创作而耗尽身心,我无法共情,而且它们还像我现在一样探讨什么作品是好作品,但我从来不会对好坏给予客观评价,而是会混入主观感受的。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平凡的喜悦和表达的载体,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给予自己活着的充实感。在路人女主中,创作是走向未来的一种方式,对主角团中都是一样的。说到未来自然得说过去,路人女主另一大特点是淡化了我在时间三向中最不喜欢的过去了,过去唯一的作用青梅的身份和改变,而不是整部作品的氛围,相比之下,有很多强化过去经历或将过往作为主题的作品,我就不是很喜欢,过去作为回忆也就算了,还要被过去束缚完全无法给观众带来向前的动力。这时我就又该讲讲了,优秀的作品和消遣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可以充满各种悬疑诡计和惊险刺激、又或者是让感到一时的美好与快乐、还或者是引发自身对社会、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但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可以反复品味、可以带来平凡之美、可以给人带来改变和动力的。何为“反复品味”,比如各种丝袜福利和学姐的挑逗诱惑,真是让人百看不腻,我直接摊牌了,我就是一个制服控,说实话就算是看AV,就赤裸裸的两个肉体混在一起挺无趣的,根本无法体现出差异来,我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几乎没差别的AV为啥能不断产出,明明看好几部和只看一部压根就没啥区别,哼嗯,这个我们里篇再讨论……开玩笑了,能反复观看的前提是体验不会受到剧透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的日常番或单元剧都是能做到的,比如白箱之类的,所以重点还是在于,每看一次它都会给你带来点什么,无论是一时的喜悦,还是一时的振奋人心,路人女主在日常的描写上属于上乘的水平,不论是男主的慷慨激昂,还是女主惠的小表情,不,其实还是女主惠的声音让人百听不腻,其实这种东西挺难描述的,但其总会给人一种这不一样和好想再看一遍的感觉的感觉。你可能会觉得我评价的时候有点脱离作品的感觉,但并非如此,我不是在做剧情分析,而是将作品所带给我的表述与感觉进行如实的表达,这就是我之前所讲的“平凡之美”,优秀的作品不在于引出各种剧情的分析和解说,又或者是伏笔和转承起合的解构,而在于它赋予了你各种各样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感触至深给我带来的表达欲。当然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其带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与希望,不过承载梦想是青梅而不是男主,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学姐嘛,感觉上好像只是一个福利担当,但是在承担男主前辈给予教育和陪在青梅身边充当好友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它角色确实就只是配角了,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看向主角二人,重新考虑一下主题了,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实际上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并被反过来影响的故事。虽然我说了这么多有的没的,但路人女主说到底还是一个男女主之间的恋爱故事,男主从一个普通的二次元宅男爱上路人惠很奇怪吗?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实中许许多多的宅男们通过这部番喜欢上圣人惠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惠究竟有什么令人着迷的地方呢?或许最为简单的回答就是,像男主那样的,坡道上的一见钟情。对于大多数的宅宅而言,理应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女主,但大家都知道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过于传奇与不凡,只会让人得到一时的满足后而觉得无限的空虚,从而更多地无探寻虚无缥缈之物。但是惠告诉了我们普通也是一种属性,一种属于大家的属性,而且普通与平静又并非无口文静之类的萌属性,其实惠是很能说话的,只不过这取决于你和她的亲近程度,对于刚刚结识的惠,她不仅台词少,在画面中的存在感也十分稀薄,与青梅和学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随着与惠的不断交流与共事,惠的话也越变越多了,并且在男主心中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惠的转变验证了养成过程的主题。不仅如此,惠在表现路人形象的同时,还将普通平凡与默默奉献给联系了起来,“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妻子”,在男主为了做出游戏的梦想奋斗的时候,惠在后面充当了支持者的陪伴角色,不论是照顾男主的起居,还是饮食,还是待客,对于只看向前面的男主而言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但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让男主对女主产生了依赖,也正因如此在漫展结束后,男主对女主的离去才会突然的感到空虚,背后的支撑没了,又该如何前进呢?“分工合作”其表面了一种浅显的道理,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当人人都能独立自强的时候,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社会都是一个道理。感情就是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当你喜欢上,被吸引的时候,却不知该如何做出解释的时候,这才叫感情,不然的话和理性又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动漫相比于小说而言,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惠的配音了,这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女角色配音了,“无感”并不能做为支撑理由,虽然惠的声音初听之下非常的没有波澜,但仔细听的话,你不会觉得她在捧读,再仔细品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种声音听起来太舒服了,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洗涤,或许有人觉得我说的太夸张了,但我只是在尽可能地捕捉并陈述那一闪而过的感情罢了。我们再来讲讲男主,他身上蕴含着许多宅宅渴望的能力,口才吗?当然不是了,就我所结识的众多宅宅中,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满肚子的油水了,要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资深宅,阅番过千是基本要求,自然也涉及过各式各样的题材,心中有着道不尽的话也是自然的,或许我可以很好地提出一个现象,大多数会做长评论的都是资身宅,这也是为什么B站评论看到很多长评论,但在微博、快手等平台就比较难以见到的原因,当然这可能也与B站以长视频为主的定位原因,但或许我们又应该思考为什么B站能在长视频领域占据前几位,可能是二次元吗?是男主的行动力吸引了我们吗?或许也不对,实际上有许多经典词句都在流传着,比如“技术宅”,又比如“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实际上,很多宅宅们,或许是经常受到长番的洗礼,在行动力和专研能力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比如年前的AI画图吧,其实很早就有这种技术了,但不知为何,因为二次元AI绘图的出现,导致AI画图突然火了起来,而且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大堆类似的产品,嘛,虽然这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是至少我的所见所闻就是如此。男主真正闪闪发光,照亮我们内心的是,其实没什么?就是给予我们慰藉那么简单。如何才能给予人勇气,很简单,描绘一个用勇气的人就行了,男主只要把奋斗与努力的过程展示给我们就足够了,当我们产生羡慕之情的时候,相同的东西也就开始生根发芽了,至于它能成长到什么程度,还是得自己的悉心呵护。这部作品或许还有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就是,虽然男女主的互动并不多,但仅有的那些镜头却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满足,这或许平常积累的量变所导致的质变,更将路人与平凡的主题给凸显了出来,没有大起大落与波澜,只有平凡的交流、普通的分别和简单的复合。虽然路人女主被称为白色相簿3,但以我个人观点来看,除了作者和白色相簿2一样,但内容和主题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当路人女主这个标题出现的时候,一切就已经结束了,当男主选定惠作为Galgame女主的时候就已经毫无悬念了。与之相比,被称为白色相簿4的大春物语反倒更贴切些,不过在我的眼里,大春物的看点还是在男主,它的理想构架,或者从开始到结尾的框架,应该要是男主继续特立独行,留下两个女主搞百合贴贴才对,嘛,不过我只是一介看客,发发牢骚而言。路人女主的另一部分是养成,而其正是男主的第二部企划,第一部企划对照了标题,但男主自己也察觉到了它偏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里面充满了自己还未舍去的青梅和学姐,这部作品已经不想他最初构想的平凡,但正因如此才有了第二部企划,与后面的内容,惠的离开与男主寻求的复合,再到青梅和学姐的离开,她俩获得了成长,而男主也终于可以完成心中所想,将惠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并让观众为之着迷,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也就总于完成了,惠也确确实实地从一个很少出镜的路人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女主。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我们可能并不清楚,但它告诉了我们平凡中的美和改变成就伟大,引领我们前进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类作品吧。最后顺便引个链接吧,我的表达能力已经退化了不少,很多话还是得靠别人说出来,确实挺可悲的。
师者形象。作为一个似乎在搞数学教学的B站UP主,那么我也得从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谈,老师在我的心中到底充当着何种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传道实际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不想学的人你给他讲再多知识和道理也是没有用的,想学的人就算没人人教也会想方设法的去获得各种知识和资料,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因此当一个老师只会机械地念PPT或者是对课本进行复述都是不合格的,当然道理大家其实都懂,都是为了挣口饭吃,不寒掺嘛。不过我们还是得讲点道理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或许才是我个人觉得对老师最好的诠释。老师的主要职责有两个,一是学习规划,二是答疑解惑。前者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类似的资料是数不胜数的,如何规划学习路径?选哪些内容进行学习?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是很困难的,而这正是老师所应该做的“领进门”,其实有些话说的很好,求学者该做的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去学习,规划和方向交给老师就行了,不过前提是这个老师确实够格才行,所以这正好构成了对老师评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是否能给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是否提出了疑问”,这是我一直所秉持的观点,就拿我最爱的数学来说,其拥有着最为简单的发散思维方式,当我们学习一个定义,可以思考定义中哪些成分起着哪些作用,其又为我们后续的证明提供了哪些帮助,又或者定义中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对于抽象的定义我们还能进一步探寻哪些实体是它的一个实例,哪些又不是,如果不是那实例又缺乏了哪些要素等等。当我们学习一个定理的时候,又有着削弱条件、增强结论、一般化推广等各种思考套路,数学可以说是发散极致思维的简单代表了。在此基础上,老师的作用就来了,在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发散性问题,大多数的书本一般都不会给出,甚至不会提及,但是作为初学者的我们似乎并未拥有足够的解决能力,此时老师的经验就成为了答疑解惑的用力工具了,当然了,老师有时或许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因此评价老师的第二个标准就是“对于学生的疑难杂症,是否能给予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实际上,当老师拥有这两个纬度的能力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要做好这两件事情并不简单,其要求老师拥有学科大局观和渊博的认识,这些都只能在时间的洗礼下慢慢形成的。在一般学生眼里,有一类老师非常受欢迎,就是喜欢讲故事的老师,虽然这本身已经脱离老师的范畴,因为任何人都具有讲故事的能力,但是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这或许是利用课堂时间的最好方式。真真能沉浸于学习并提出各种多维度疑问的学生是很少的,具有知识广度能脱离舒适圈进行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很少的,而学习路径的规划是几乎全国统一的,实际上老师在当今要求工业化量产学生的背景下,最大的作用或许是监管者了,但这其实或许是人口大背景下最好的教育普及方式了,即少部分的学生实行特殊的精英化教育,大部分的学生实行一致的大规模教育,高精尖的人才并不需要太多,大部分人的最终归宿都是底层劳动,唯一惋惜的或许是充满理想和抱负却爬不上来的人,没办法谁让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呢!实际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该如何给人“讲解一个定理”或“一道题”,单纯地复述有意思吗?单纯地展示过程有意思吗?最后,我明白了一点,就是整体与联系,对于一个定理的见解,我们绝不能浮于表面,而将定理挖到底,将最深的内容展示出来,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做科普的,因为我没这个能力,更不能误人子弟,最后的结果就是“蓝图”,数学最奇妙之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了,我的目的就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将整个地基和架构全部给搭建起来,而对具体的内容附上链接和书籍,并留给想要深入探究之人一个方向,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教师的第一个作用“学习规划”,而第二个作用则是体现在习题讲解上,当你没办法进行自主的思维发散时,习题将成为你最好的一个参考,通常书籍上的习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读者对知识的理解,二是汇集各种发散内容并给予读者思考。因此我的系列中就多出了一个题目讨论的部分,其目的就是理解题目,并探寻题目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怎么样,我是否有尽到师者形象呢?
快餐内容时代。16bit以小品黄油催眠人妻来说明当今的内容市场,这其实并不新奇,抖音、短剧、手游等早就已经表明出了当今的时代特征。首先,催眠NTR之类的快餐黄料占据着18x,这确实是一个事实,比如随便打开DLsite,看看销量一直比较高的几个就差不多能懂了。其次,这些玩意能赚大钱吗?不一定,更进一步地说几乎所有的内容在当今极度内卷的社会都不怎么值钱,特别是在最近的AI技术的加持之下。内容想要挣钱,首先需要增加受众面,光是18x就少了一大片市场,所以很多产商想要上岸也能理解。但是,我前面就说了,内容早就不值钱了,除非是什么大IP,又或者是什么情怀之类的,但不论如何在当今这个精神财富极度丰富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是十分困难的,最终还不如去满足特定的用户,以低成本低利润来维持运转和生计好一些。既然讲到了内容,我们不如来讨论一下内容付费吧,其基本上有三种性质,原价正版、低价盗版、捐助盗版分享,对此我一直秉持的观点都是“盗版不付费,付费不盗版”,前者是对中间商的鄙夷,后者是对内容创作者的支持,中间商并非什么不好的东西,在实物的分销上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是在互联网上,其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降低信息传输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让中间商赚差价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明白了前两者的关系,再考虑最后一种,所谓捐助并非购买盗版,而是给予盗版方各种运营维持上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其可以长久为我们提供免费服务,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其具有一定的劫富济贫性质在里面,少数富哥的捐赠以维持广大资金匮乏的人的使用,有时我自己也会随便地扔些小钱进去。我知道这时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被“捐助”的字眼给PUA了,论根本不还是在花少量的钱买盗版,对此我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但是有一点我是十分认同的,最起码“捐赠”是一直先用后付的行为,是一种对顾客来说良好的交易关系。既然谈到了涩涩和金钱交易,我们在讲点有趣的东西,我们知道现在的骗子十分的多,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色骗,除去很多几乎一眼就能看出的骗子,在推特上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门槛,简单来讲就是付费聊天,这确实难以理解,但后来我想到了推特实际上是大多数人最开始能到达的一个搞涩涩点,很多实际的国内平台不是一眼假,就是藏得比较隐蔽,这反而导致了确实有不少头脑简单的人上当,上当的过程可以去看各种防骗曝光的推主,确实有点哭笑不得。在我看来,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价格不够透明,实际上价格确实有一个基本的区间,但由于监管的原因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结果实在有些可笑,被骗的人以千为单位被骗,实际做的人却“只有”千出头的收入,我似乎说得超标了点,回到正题吧。快餐式娱乐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论是在人的洗脑上,还是娱乐时间的消磨上,都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或者说社会共同利益的。社会运作本身的基本结构本来就是,少部分的精英带领大部分的朴实人民,要想实现人人精英社会,除非让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最后,我再来讨论一个自己关于如何避免快餐式娱乐的一些心得,通常我们学习得烦躁了,或是无聊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刷起短视频或短剧,以让时间“充实”地度过,短视频对我们而言最不需要的其实是不连贯性。因此最好的做法是拿一个连贯的内容,放到垂手可得的地方,以代替我们刷短视频的冲动,当然这类东西不能是让人想一看到底的东西,而是那种可以随时放下的东西,当你看累了就会自己回到岗位上去,这样就能逐渐养成“工作-休息-工作-休息”的循环了,与快餐式娱乐不同的是,我们拥有着两个连贯的内容,而休息部分也不会让人过分紧张。于我而言,平常做事的地方就是电脑,因此我实际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开着一部废萌Galgame,两边轮流搞,一直都非常的顺畅。废萌是什么懂得都懂,需要的只是体会和感受那么简单,将其作为碎片化内容的替代再好不过了。
“穷”为何物。最近,我有看到一些有关困难生补助讨论的东西,所以不禁也想讨论一番,我并不想讨论其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而是想单纯地讨论“穷”本身。我自己算得上穷吗?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所谓的穷,实际上只有从对比中才能产生的,如果去跟马云、腾讯、华为等比,我肯定是穷的,而且还穷得如同沧海一粟,如果让我去和非洲、中东等连饭都难以吃上的流民相比,我肯定是富的,而且还吃得非常好。实际上,在当今和平的中国里,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是很好满足的,衣服可以穿旧的、食物随便去打零工人家就会给你、大多数公共场合都能住下、发达的交通网络带你游走四方,我说的确实有些夸张了,实际上贫穷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几乎也是出现在残疾、单亲或留守等情况,个数远小于困难补助本身,而大多数的人基本都是处于比较平常的水平,基础的物质需求没有问题,而稍微省省就能存点钱,这其实也差不多就是我自家的生活状况了。当今各种各样的工作焦虑,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欲望与能力不符罢了。有人喜欢批判,说这是时代的问题,这其实没有错,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候,工人的数量必然会减少,财富也自然会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上。对此我曾经构想过这样一种社会就是,“局部共产主义”,简单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心安理得地躺平,其原理十分的简单,就是对过剩的生产资料实行共产主义,并将资本和技术赶向高新技术产业,我拿“食物”来做例子。我们需要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工业产物,二是奢侈品,工业产物食品属于国有企业并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如果你无法忍受工业产品的食物,则必须以资本购买奢侈品食物,为了获得资本你可以在国有企业进行工作,或者是在奢侈品食物个人资本进行工作。那么维持局部共产主义的运作的劳动由谁提供呢?简单来讲就是,想要获得更高品质服务所需资本的人,当然针对浪费之类的现象可以进行更多的规范。国家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整体社会生产资料的调度,通常情况下将过剩的资料交给国家是最好的,但是“事在人为”,当管理机构过于复杂时,十分容易产生贪腐的问题,典型的例子是政府工程,就算不说也能理解,就是一层层地价格虚报,最顶层的拨款可能是几千万,到了实际外包工程团队手上的时候可能就变成了几万。我个人觉得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必需得去除人为因素,以“机器和算法代替国家的概念”,这并不是痴心妄想,如果想要实现共产主义,有两个很大的前提,一是全体人民能决定社会意志,二是劳动分配让人信服。要想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互联网来消除中间商,我的基本构想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需要一套算法能对社会的分工进行调度,其次,整套系统必需以可读的形式展示给全体人民,接着,修改算法的决议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人民同意。当然我们无需当心系统会遭到暗改,因为当今有一项技术,也就是区块链,可以保证整个互联网上的数据是人人一致的。当然,我必须指出,人员调度只局限于“局部共产主义”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以此做为义务,来填充基本的生产资料,以维持局部共产运营。我可以确信的一点,局部共产所处的行业一定是生产过剩的行业,所空出的剩余劳动时间,则用于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理想的人可以自发地追寻探索想要的东西,想躺平的人就尽情地享受社会福利。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人人都想躺平?这绝对不会的,就算有,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来激励年轻人,让他们动起来、活起来,并充满激情。好了好了,幻想世界也该结束了,以我的能力也只能试图描绘一个比较模糊的蓝图了。或许我想说的是,“穷”这个概念在当今已经不应该出现了,就算是发生了重大疾病也还有医保为你做兜底。我突然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情,就是歌颂“贫困”和鼓励“艰苦奋斗”,我们应该要理解这是老一辈的思想,他们所活的就是那样的一个时代,就跟我曾经看到的一个评论一样,有的学生看到跟别人比较来应该足够拿困难补助了,但是当他们和父母讨论此事的时候,父母却带着一身志气地说,这应该留给那些更需要的穷人,到底什么才能算得上更需要呢?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人穷志不穷”说的是这个吗?做为底层人的我自己其实很能理解这一点,就算是一次次地被现实折磨,心中的那个意志却是怎么也无法磨灭,这可能就是被思想教育后的结果,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