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之时
眼睛耷拉,透露着莫名地酸痛感,在如今的社会下,睡眠质量难以保证。我早睡,我早起,但临近午间之时,疲惫的感觉不断袭来。那些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的人啊!我想询问你们,你的时间是真的变多了吗?眼前除了黑色就是白色,文字在不经意之间变得无趣了许多,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读书籍最为难受吗?就是在记忆力低下的时候,读书最忌讳的就是忘记前后之间的联系,当然知识灌输或许是个好办法,但我十分的讨厌。或许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时刻散发出来的厌烦感。意志再过顽强也抵不住肉体上的疲倦,在虚晃之间,一天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没有时间的感觉,找不到自己身处时间轴的何处。恍恍惚惚,昏昏沉沉,这么冷的天气,也有燥热的人去开启空调,披着外套感觉丝毫抵挡不住飘来的寒气,何必开这么低呢?知道外面多少度吗?19度啊,不冷不热,但风很大啊!真是的,在这种奇奇怪怪的环境下总是会生成一些乱七八糟的感觉。我到底是什么鬼玩意啊?总感觉自己的记忆十分的虚假,我怎么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学。话说回来,生活的趣味在哪里呢?你的记忆如此的虚伪,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你确定你活在这个世上,你会不会只是一个在机械执行命令的程序呢?想啊想啊,想让我挺,连我都无动于衷,你又怎会有解决方案呢?人总会有这么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干,就在这里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什么也想不出来,不知自己做了什么,也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所在。桌子上还留着树木的年轮,一圈又一圈,但我感觉到它在流动,在扩散,这预示着树在成长,但我感到的是它在排斥我,想把我赶走,将我冲到边缘。嗯,它想冲淡的是我的记忆,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想不起一样东西的图像,但看到这个东西却能想起是它,想不起人的样貌,却能在看到相片想起是谁。闭眼的时候,真的会有图像吗?没有吧,绝对没有吧,有的只是轮廓。正因如此,我感到十分的害怕,这跟当今的AI技术的神经网络的区别在哪?神经元的个数和网络结构吧。参数加解释程序构成一个AI模型,AI和人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硅基生物和碳基生物,怎么看都不是一个东西。数学家最爱干的就是抽取无用的信息,看抽象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感受到两者的区别。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这些事情,轮不到我来操心,我也从来不是操心,只是想一想,至少我是有想的权利的。人比较奇特的地方就是想,并不是想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完成某个任务,在这些方面,机器做的似乎更好,我的想是胡思乱想,以及胡思乱想中的自我成长。在我们的眼里,想是个有序的过程,但外部看来或许不是这样,但我们有可以进行有序传递的载体,那就是文字,通过语言来想,这才是我们的想。最令人费解的就是,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可以交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十分不合理的现象。或许是因为与父母的相遇吧!没有与父母相遇的这份缘分,有怎能掌握交流的语言呢?有些想法实在太难具像化了,AI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神经结构不能自发的更改,但人不一样,人的神经网络会随着成长而变得更加复杂,在生物学上普遍认为,记忆其实是突触的建立,不经常使用的突触会被淘汰,也就是所谓的忘记。世界上的能量是分品质的,越低品质的能量其熵越大,能量的品质只能下降,人不能不吃不喝,机器不能不供电,基本所有稳定的系统都需要填充更高品质的能量,与其思考抽象的数学难题,遥遥无期的算法问题,不如想想如何解决能量问题,如何维持自己的长久发展,没错,有的时候,我想让自己长生,并且摆脱能量的限制,即不需要食物。这种痴心妄想,可能是小说读太多了,小说中总能发生一些现实之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我喜欢的小说是AR(现实增强)型小说,而不是VR(虚拟现实)型小说,两种的区别在于其对现实法则改变的程度,完全现实的小说,那不叫小说,小说正是有些不一样才显得有趣,我们读小说,又不是为了阅读理解,只是为了消遣,那么简单。想想吧,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除了刷手机是不是就没有消遣方式了,就算到了外面也一样离不开手机,也就只有像我父母那老一辈的人才能不那么依赖手机,当然别说学习是消遣。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别人或者有些狭隘。比如有些人可以通过聊天度过一整天,走路聊、吃饭聊、连上课也可以聊。聊天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以前我也很喜欢,现在已经找不到可以谈天说地之人了,准确了说,我的内心认为其不具有与我聊天的资格,或许是高傲了点,但内心是种无法控制定位东西,就算有力也无心。谁会每天浪费时间去聊就业形式的严峻而不去将时间拿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而徒增自己的焦虑感,本身就不是一路人,没必要去趋炎附势。虽说社交是人的重要需求之一,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人度日的办法,在寻找之会发现,离开社会生存基本不可能了。我对社会的唯一留恋是知识和文娱产品,后者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收藏一堆感觉也没什么时间去看,对我而言发呆其实比它们更令人放松,而且让我觉得有趣的作品也不多,很多都是看一些就不想看了。我一致都想着能不能找一块孤岛度过一生,但是却一直没有去尝试的勇气,我外婆家的农村环境都受不了,更别说野外了,而且遇上疾病就更加难受了。如果想要活着现在的社会,工作是必要的,但一直都过得比较清贫,这并不是自吹,或许是自身的懒惰因子作祟,我一点也不想去买三餐以外的食物,除了一些基本日常用品,基本没有额外的开支。买房?买车?别说这些玩意,我其实挺喜欢租个小房间,整理的干干净净,通过各种可能的食堂吃饭,通过交通工具进行移动,我不喜欢油烟的味道,吃饭靠公共食堂就行了,对我而言有个像宿舍一样的小窝就够满足了。或许有人会嘲笑我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以后肯定会被迫背上房贷和车贷,有或者受到某场意外的冲击被迫负债。哎,或许你是对的,但未来什么也说不准,我对自己也感到奇怪,好像对知识的渴求已经占满了我的欲望,而且知识对于贪婪的我而言还是一个无底洞,这样真的会有尽头吗?知识付费吗?平常查文献谁会去那个知识付费的地方,除非学校要求,话说回来用校园网登陆的话好像可以免费查阅,但是啊,我想要的知识难道是那些吗?我一直在想国家不管,不会因为他没啥重要价值吧,不是我看不起文论,而是我不喜欢模糊的东西,这样看起来喜欢确定的我有些呆板?鄙视链是一种不知觉的东西,我觉得有也罢,无也罢,自己喜欢就行了。我对自己的未来漠不关心不是没理由的,因为就算像我父母那样的工作,其实我也不是很在意,我想学习并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是很久以前的想法了,学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是无能,除了空洞的想法,什么也实现不了,我已经放弃干出一番大事的想法很久了,除了学一学,了解一下先进思想,也就这样了,所以我放不下的是知识,而不是让世人知道我做了什么,在我的认知里,除非在数学上做了什么,不然连我自己都不会承认,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执着。以这种平凡的想法继续思考下去,平凡度日不也是一回事吗?所以我才说与父母一样的工作也是无所谓的。我不考虑我的未来,并非对社会现状的无知,而是自身的所求也就那样了,至于以后会不会变,那也是以后的事了,脸皮厚一点,也没什么好怕的。天黑了,人生到底有不有趣,我自己也无法把握,我只是一直都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生活到底能带来什么压力,我完全感受不到。好困,天黑了,该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