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很喜欢学习,所以每当他看到有趣的课程,他就会去看看。这是他发现,可恶,课程为什么如此的长,竟然高达几个小时,没办法了,等哪天闲下来了再说吧,于是收藏了下来。过了以后,他又发现了一个类似的课程,但总觉得有些新东西在里面,可是时间很紧急,没办法只能再收藏了。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收藏夹里多了好多课程,长达上百个小时,今天过得十分“充实”。几天过后,终于空闲了下来,这两天可贵的假期一定要把握住,啊,有这么多小时的课程啊,时间有些不够呢?看来只能开启倍速了,加速学习走起。没过几分钟,哎呀,怎么这么慢啊,啰啰嗦嗦地讲这么多,就为了这么简单的东西,跳过跳过。两天过去了,所有课程都“学完了”,学习的日子真实充实啊!今天又看到了几天前学过的课程,随手翻了翻目录,说起来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来着,嗯嗯,确实有这个东西,但好像有点想不起来了,算了算了,收藏收藏。嘿,你学了这么多东西,做这件事情应该很简单吧。这个嘛!好像可以那么来着,但是什么来着,不不不,我还在学习的阶段呢!还有很多需要学的东西呢?还没有到实践的时候呢!你也太累了吧,一天到晚都在学习,真的学得进去吗?当然了,我学得很快的,很多课程,我几下子就能抓住它的核心,轻松地搞懂全局,至于有些具体的东西,随手一百度不就全知道了吗?比如在编程的时候,面向谷歌?对啊对啊,记那么都也没有必要啊!随便一搜不就全都知道了吗?不考虑用这么丰富的学识做些什么吗?这没有办法啊!很多现在学的东西都有人研究透了,还没有到前沿的话,我该研究什么呀?可是你想这么多分科全部都推进到前沿吗?这得学到什么时候啊?没关系,虽然时不时地需要去复习,但我依旧在稳步前进,只不过这纵向的东西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慢了。真的需要学这么多吗?如果不能拥有全面的思想,对问题进行全面看待的话,我就无法避免偏见了。有偏见和私心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没办法,我害怕无知啊!说话的时侯,我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做判断是从来都要带上模糊的词语,而且要尽可能地加更多的修饰词。犯一两个错有什么关系嘛!可是可是,我学了这么多东西还会犯错,实在是对不起努力学习的自己,对于知道这么多东西的自己却还给别人说可能错误的知识实在是不够道德。没有道德还怕什么道德绑架吗?做了不好的事情,你就不会有一点羞愧之情吗?做了错事而感到背德,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吗?人之初,性本善,你知道吗?我大概知道了,你看太多有关伦理道德的东西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吧!我们没什么好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的,我回你一句,你真的是在学习吗?
我很讨厌那些科普书,拿着一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名词,进行一番所谓的大众化解释,却没有让读者知道始末,结果导致了许多拿着几个名词就能说一大通乱七八糟的理论的人纷纷出现,不知道的人有会受其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嗯…怎么觉得怪怪的,对于读了这么多书的自己,似乎…好像…也只是记得几个名词,很多东西没怎么用过,许久没见到,忘得差不多了吧!收藏夹这玩意真是奇怪,明明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但怎么总觉得这收藏夹越来越厚了。哦…我知道了,肯定是平台官方的阴谋,它不可信,还是翻翻自己库存的东西吧。嘶…有点夸张啊!这也太多了吧,真的看得玩吗?明明花了一个月看完了一本,结果却在闲暇的时候又收集了几十本。话说回来,我真的在学习吗?
信息的膨胀超乎你的想象,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产生了一种错觉,把收集的过程当成了学习,把刷视频的过程当成了学习……因为它们并不能给你带来充实的感觉,导致你觉得时间飞逝,日月如梭,但如果随时来一小段学习,就会将充实的感觉进行情感上的扩充,使你有一种一直在学习的错觉,所以在实际的情况中,你实际学习的时间会比你感觉上少很多。
真的有必要时刻把学习挂在嘴上吗?当然了,比起各种奇奇怪怪的现实问题,学习才是永恒的主题,他所患的信息焦虑症也是源自对学习的错误认识。不要以为学习就是拿着书本,上着课,一切自我的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学习,学习是最普遍的现象,学习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甚至,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更别说社会了,人类的本质就是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如今AI的核心是深度学习,当然靠穷举和定理实现的AI严格来说只能是程序,而限制机器学习的短板其实还是精度和算力。
你害怕自己的无知吗?十分的害怕。到底有多害怕呢?听到不懂的东西,就要去查;突然有一个想法,就要记录下来;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让说出的话尽可能少;不看点什么,就会心烦意乱;时间总是不够,做什么都觉得在浪费时间…你不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贪婪了吗?绝对不是的,只是因为太多浪费时间的事必需要做罢了。我看到,他将在斜坡上将巨石推上去,接着石头自己滚回原地,然后他再将石头推上去…我不禁感叹到,“下一次应该要离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