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方是什么?
最近做了一次通识课的作业,不知为何深有感触,感觉做为第一篇文章在合适不过了,先把文章放出来:
不是自诩,我确实读了不少书。但忘了多少,又留了多少,连我自己也不能确定。有时自己或许就是抱着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崇高目的,但到头来却是打发无聊的读书时间。在中学的教室里,桌上当然只能放书了。所以我不懂什么就是鉴赏,该如何鉴赏。最近几天我知道了一部叫《当代英雄》的小说,知道了一个叫毕巧林的人。或许我理解与原作者表达的不同,但有一句话确实触动到我了。“我肯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心灵里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但我不知道这使命是什么。”
抛开文章历史背景与文章结构,毕竟我们不是做鉴赏的嘛,而我想说的是感悟。学校里总有一些类似就业指导中心的人会打电话来问你,有一些问题比较引起我的注意。“你为什么选这个学校?”“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你对这个学校(专业)了解吗?”虽然心里很想说这还需要理由吗?但还是可以假假的扯一大堆,属时有些奇怪。但其实这些都还好,让我觉得难回答的是,“你以后想干什么?”其是考研,就业之类的都可以说。但我只想说不清楚,有时他们还会问了不了解现状和前景,我说不清楚。综合考虑的话,他们会说我迷茫。这时或许就能在毕巧林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了,我也相信自己拥有崇高的使命,我也确时读了许多书,但我始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都可以去学学。我或许也是一个《宿命论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始终走在前往目标的路上。比起不断地做计划,再不断地修改,不断的为未来发愁,不如去相信那个不存在的目标,不断地挥霍那使不玩的力量。以前有人问过我的梦想是什么?肯定不能承认没有,于是就说“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意思其实就是————干起来就完事了,失败了大不了重开。
废话说太多了,接下来才是实在的。我到底干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有崇高的使命,有使不完的力量,但我的使命是什么?难到是继空虚无聊后的无所作为吗?你有否注意到视频有一个快进的按钮。到大学期末的时候,我才逐渐注意到了它。它有一个显著的作用,加速看视频。看似没什么,就和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喜欢跳过op和ed一样。有很多人大量的学习任务一般都留到期末,但课本“又臭又长”,短期实在是看不下去,于是选择去看视频。确实有些简短的视频,但终究是少数。快进的作用这不就来了吗?我作为学生,所谓的努力也就只有学习了,为了崇高的使命而学习。但讽刺的是,几天后你或许记住的只是那么几个关键词。比如,我上学期学过的《微观经济学》,印象只剩下————研究单个个体,有各种用来描述的函数,然后没了。这其实与努力的过程也有很大关系,比如读小说的时候,我会十分习惯地跳过景物、外貌之类描写。又或者是看课本的时候,主要看黑体加粗和头尾的文字。我们的目的是先整体后局部,确实挺理想的。但实际确实不知自己要做什么而导致的急切罢了。我想去怪作者他们写得又臭又长,想认真读感觉都是废话,但稍微快点却又跟不上节奏了,可是能把复杂的道理讲得清晰又简单也是十分困难的。感慨似乎有些脱节了,但也该结束了。
上面的文章已经把我大部分想法都表达完了,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华而不实,似乎知道很多东西,可以说出许多似乎很高大上的话,但事实又如何,大概和你们差不多。“除了自己的一无所知,我什么也不懂”这句话是对我自己一个比较合适的形容。
我建立博客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让自己去尝试表达。无论是感触,还是自己所学,还有实践自己所学吧。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在无人的自由之地放飞自我。
好了,旅途开始了…